原创 心理健康中心 上外浦东附中发表于上海
上周末的家长学校心理空中课堂,分享了高二年级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“家人暖心言行征集”的上篇,本周我们继续接着感动……
·1·
那些特别懂得
交流的家人
“我也是第一次做家长,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,你跟我说,我尽量去改。”
“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”(上海话“窝”读成“窟”)
“你真棒!加油哦,继续保持!相信你可以的!”
“永远要记得,被命运打趴下的时候,我们还是要爬起来,拍拍身上的土说,来,咱们三局两胜!”
“不急,慢慢来。”
“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。”
“认认真真学,痛痛快快玩;不要有所顾虑,大不了我们一起重头再来。”
以前在家里,我和爸爸时常会拥抱,一直觉得拥抱是最温暖的事。而此时,在微信上,爸爸发了好多不同“抱抱”的表情包,满屏的抱抱,直接破防!
家长会,爸爸也想让我听一下,虽然我写完作业了,但我更想再做点题的,爸爸说:“其实适当放松一下也没什么,虽然等级考很快了,但还是不用那么紧张的。”我一下子感觉学习不是那么辛苦了。
分居三地,西安、天津、上海,家庭群聊里的家长里短和语音通话从未缺席。爷爷在群里给我们发了桃花的照片,“如果疫情挡住了你们的春天,那我帮你们去看。”
本人有一点起床气,具体表现就是早上刚醒的时候听到人说话会很烦躁不想搭理。之前我妈不知道的时候和刚刚醒的我聊天,被我语气不太好地怼回去了。之后我和她解释了,她现在早上叫我的时候就会包容我这点任性,会安安静静的待在旁边,等我彻底醒了再和我说话。还是很感激她的这点包容的。
因为疫情,妈妈被隔离在别的地方了,就很想她。每天都会发很幼稚的表情包去撒娇,说想她了。每一次她都会认真回复我,说她也想我了 也会有可爱的表情包。其实是很小的事情,但就是很感动。每天都被重视的感觉吧,真的很开心妈妈可以理解这种听起来很不成熟的依赖,然后回应以肯定的爱,感觉很安心。爸爸也是,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小孩。工作之余还要做家务,每天还会问想吃什么,整理一份菜单出来,争取不让我们吃腻。真的很辛苦。啊感动的事情太多啦,都不是什么大事。但是仔细想想,生活里习以为常的小事情也挺触动人的,也正是一个个点点滴滴才让每天都有温暖吧。
·2·
那些以身作则
以身示范的家人—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亲戚群里也都是大家的嘘寒问暖,“最近蔬菜买得到吗,我们给你们寄过来。”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,又有一箱箱满载温暖的绿色蔬菜跨越几百公里,来到我们家。而妈妈拿到蔬菜后也毫不犹豫地敲响邻居的家门,送上新鲜、健康的菜,妈妈说:“你们尽管拿着,管够!”疫情下,尽是温暖。
我的爸爸是一名小区居委会书记。前几天我们小区在被确定封控的时候,他正好在单位穿着“大白”管理核酸检测的秩序,因此错过了回家隔离的最后机会。这几天,他一直住在单位没办法回家,甚至忙得都没有时间给我和妈妈打个电话。说实话,我有一些想他了。幸运的是,就在刚才,他突然打电话让我去小区门口,说他给家里带了些菜让我拿回去。我们终于可以匆匆见一面。临走时,他跟我说“我不在家,你要记得照顾好自己和妈妈。”我觉得这是我近期听过最暖心的一句话了。
我妈到楼下当志愿者,每天都要值班四到六个小时,同时还要组织小区居民一起买(抢)菜,挺辛苦的。
外公不顾大姨的反对做了小区里的志愿者,协助居委会和业委会收集记录各家各户的需求,分配物资,还解决了核酸检测时排队混乱的问题。
妈妈爸爸说:“虽然说这次的疫情有点意外也有点突然,但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,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我们的社区、我们的左邻右舍。有机会为社区做点小事也是一种幸福。”
我在浦西,我爸去浦东社区工作了,在一个很危险的居委,很久没有回家了。第一次感觉到有点想念。
爸妈当上了小区的志愿者,说是党员同志应当首先为他人付出。
妈妈这周组织了小区团购,还给一些独居的老人送去了菜。听说几位老人都感动哭啦,也收到了很多小区里人们的感谢。虽然我并没有用语言表达,但是心里真的很为妈妈骄傲,嘿嘿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········彩蛋1 ········
巴拉巴拉巴拉,把你变成猪!
谁不想拥有会用超可爱表情包的家人呢?!
········彩蛋2 ········
爸:飞镖,谁输了谁洗碗啊。
我:啊~~~
(我输了)
爸(走进厨房):下个月我就不洗了啊!
········彩蛋3 ········
“独角仙每年六月大量出现,七月集体死亡。”
“独角仙不过春天吗?”
“独角仙有属于自己的春天。”
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一张银行存折,一句暖心话,一份真诚的理解与包容,一个体贴的小举动,都是在往账户里存入。一个冰冷的眼神,一句冷嘲热讽,一次愤怒的宣泄,都是在从账户中支取。
作为家长,难免有时没忍住发了脾气,但一定要记得常常“存入”。可不能让你们的亲子情感账户入不敷出哦。
文字 | 高二学生“家人暖心言行征集”活动
统稿 | 蔡丹忆老师
| 高二学生心理课作业“解封后最想做的事”
编辑 | 杨雨欣
上海外国语大学
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
标签: